海伦堡“轻装减法”

来源:web ·2021年05月07日 13:53

  “在这特殊的一年里,海伦堡没有放缓前行的脚步。”面对疫情黑天鹅扑面而来的2020年,今年2月,主席黄炽恒向海伦堡全体同事总结道。

   说这话的时候,黄炽恒有一个遗憾:海伦堡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5月两次递表港交所,但两次递交的招股书均以“失效”告终,上市事宜至今仍未能实现。

   近期,黄炽恒将视野转向了大火的物业资本市场。4月23日,海伦堡旗下海悦生活控股正式递交招股书。与此同时,黄炽恒也试图给海伦堡做“减法”,连退5家公司实控人,剥离一些非必要业务,为公司再次冲击上市做准备。

   剥离旗下5家公司

   5月5日,原本由黄炽恒作为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的多家公司出现变更,这些公司包括广东海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海茵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广州花景园艺有限公司、清远市海裕商贸有限公司、广州海韵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变更发生前,黄炽恒在上述5家公司的最终受益股份均为97.4%。股权变更后,广东海苑建设、清远海裕商贸、广州海韵景观和广东海茵生态的最终受益人变更为周玉鹏、石鑫鑫,两人受益股份分别为51%、49%。另外,广州花景园艺的最终受益人变更为梁广、梁中文。分别受益股份51%、49%。

   乐居财经查阅发现,广东海苑建设、清远海裕商贸和广州海韵景观3家公司实际为广东海茵生态旗下100%持有公司。今年4月30日,广东海茵生态的股东方由海伦堡控股变更为广州正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由梁庆坤变更为符惠婵。

   目前,广东海茵生态由广州正宇100%持有,后者则由一家名为广州卓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全资持有,广州卓一由周玉鹏、石鑫鑫两人分别持有51%、49%股权,由周玉鹏实际控制。

   也就是说,这起的变更中,实际是由于广东海茵生态的股东方首先出现变更,而导致了该公司旗下广东海苑建设、清远海裕商贸和广州海韵景观3家公司的实控人也发生了变更。

   另外,广州花景园艺原本也由广东海茵生态实际控制,但同在4月30日,前者股东方变更为广州汇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梁广、梁中文通过一家名为广州源宏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实际控制广州汇卓。

   资料显示,广东海茵生态成立于2018年8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园林绿化工程服务;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古建筑工程服务;水利工程设计服务;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服务;环境工程专项设计服务;工程代建服务(不含工程施工活动)等。业务多涉及园林绿化,水利、城市道路工程。

   “减负”上市?

   这次对上述5家公司的转让,似乎可看作是海伦堡连续两次冲击港交所“失败”后,在试图剥离一些非必要业务,为公司再次冲击上市做准备。

   早于2018年10月,海伦堡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上市未能实现;2019年5月,海伦堡再次递交招股书,但依旧以失效告终。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伦堡地产正处于上市的紧要关头,两次递交招股书均以“失效”告终说明公司仍存在部分问题,未能完全达到港交所要求的上市条件。海伦堡控股剥离一些繁杂业务有利于强化地产主业,同时也利于公司关联方的清理,从而推动公司上市进程。

   根据此前招股书,海伦堡的负债确实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016-2018年,海伦堡净负债率分别为69.4%、83.4%和133.7%,净负债率增长较快。其2018年的未偿还借款总额283.08亿元,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7.78亿元。

   在海伦堡二次提交招股书失效之时,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上市公司招股书失效多与公司未能在6个月有效审核时段内完成对港交所询问问题的反馈有关。

   据了解,这些内容涉及招股书披露的范围、质量,IPO前吸引投资与合规等问题。另外,房企重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也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为顺利实现冲击上市的目标,去年6月,曾有媒体报道,海伦堡对公司内部构架进行了调整,新设立昆明、广佛、中珠江3个区域公司。当中,昆明区域包括云南省、贵州省等;广佛区域包括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清远等城市;中珠江区域则包括中山、珠海、江门、湛江等。

   该公司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伦堡布局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华西地区及华中地区的15个省及直辖市的45个城市,拥有近20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总土地储备面积约3157万平方米。

   事实上,谋求地产业务上市过程中,黄炽恒已在着手推动海伦堡旗下物业板块的上市。4月23日,该公司旗下海悦生活控股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020年底,海悦生活在管和已签约管理的项目共有150个,覆盖中国15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57个城市,在管总建筑面积约为2430万平方米。2018-2020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17亿、5.57亿和6.76亿元;净利润4632.9万、7703.4万和9796.6万。

(c)2008-2015 新财经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