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谈判折射全球经贸合作曲折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0月20日 09:2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现任博鳌亚...

东艳+丁艳明

多哈回合裹足不前,《巴黎协定》又因特朗普弃全局于不顾的执意退出而受到冲击,这些都对WTO下的《环境产品协定》的谈判带来挑战。

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世界分工更加明确,贸易更加顺畅,全球经贸合作功不可没。但在贸易与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不利影响,逆全球化早有呼声。近两年来,英国脱欧,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逆袭胜出,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大幅放缓,都是逆全球化卷土重来、全球经贸合作受阻的具体表现。

为了推动未来全球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7月份的G20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汉堡达成一致,支持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自由贸易;9月份在厦门召开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也倡导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推进多哈发展回合剩余议题,为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明确方向,并提出加强团结协作,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倡议。

作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前行的突破口之一,世界贸易组织下的《环境产品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的谈判是在WTO的18个谈判方,涉及46个WTO成员间进行的,以降低环境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目标,其过程明显折射出全球经贸合作曲折前行的特点。

以贸易合作助力全球环境保护

环境产品贸易早就存在于全球经贸合作中,针对环境产品的谈判,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增长,《协定》应运而生。

2014年7月8日,14个WTO成员基于APEC环境产品清单,为促进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而发起了诸边谈判,旨在消除各种环境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2015年因《巴黎协定》的签署,《协定》谈判实现了重要进展。《协定》签署国逐步增加,目前主要经济体,如欧盟、美国、中国、日本等均参与了该项协定谈判。

该《协定》计划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旨在消除各种环境产品的关税;

第二阶段希望能解决阻碍贸易和环境服务的行政或法律等非关税壁垒问题。

如何降低环境产品的关税,是各参与方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产品的生产是全球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在最终组装之前在边界上多次跨境流动,即使是很小的关税降低,也会给最终的生产者和全球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利得。

《协定》是闭门谈判,具体谈判材料和内容并不公开。根据现有信息,各國存在的主要分歧是未能就产品清单达成一致。为追求各自的贸易利益,各国都希望在清单中提高本国优势产品比例,阻止其他国家优势产品进入。并且在降低关税税率的磋商中,各国因初始禀赋的不同,难以在阶段性出价和过渡措施的制定中达成共识,各方利益的持续博弈,阻碍了谈判的进一步前行。若主要经济体能在清单等问题上更进一步,则重启《协定》谈判指日可待。

最初启动《协定》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考量,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等;反过来讲,因保护环境而削减关税带来的环境产品价格下降,也会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例如在全球范围内降低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成本,将使得电力的获取更加便利化,从而促进偏远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

贸易与环境是《协定》涉及的两个重要领域,也是WTO框架下多哈回合的关注议题之一。这是国际贸易界为解决环境问题所做的努力,是WTO推进贸易与环境一致性的重要渠道,也是WTO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议程的核心贡献。

主要经济体态度决定经贸合作走向

2017年以来,全球贸易呈现复苏态势,各种指标相较于2016年有明显好转。2016年全球贸易以1.3%的水平低速增长,而主要机构和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17年贸易增长的预测分别为2.4%和2.5%,这与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和贸易形势向好密不可分。

美国今年二季度GDP增速高达3%,1-8月新增120万个就业机会;加拿大经济数据向好,连续六个月保持增长,加元不断升值;欧元区5月贸易顺差下降8.5%,失业率降至八年来最低;韩国的对外出口已经连续八个月增长,贸易状况良好;中国今年1-8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相较去年同期上涨17.1%;2017年上半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对外贸易同比增长27.8%。

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增长促进了贸易的回暖,经济和贸易进入了温和复苏的状态,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与一片大好的贸易形势相比,2017年,WTO框架下的《协定》谈判却踌躇不前,几乎无任何重大进展。谈判的重要参与方,即各主要经济体因各自国内经济发展的考量重新权衡利弊,他们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关系着谈判未来走向。

特朗普为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实现恢复经济、扩大就业和维护霸权地位的终极目标,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重拾对传统能源的使用。作为环保产品曾经的主要倡导者,美国口头上虽积极肯定《协定》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削减了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预算经费。

另外两个发达经济体日本和欧盟则为推动谈判继续努力,希望能够早日达成共识,重启谈判;作为《协定》谈判的发起方之一,中国也始终积极参与推动《协定》的进行。虽然多数的主要经济体仍在努力推动《协议》的早日达成,但2016年底的部长会议后的停滞状态并未能扭转改善,以《协定》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道阻且艰。

多边体制下的进展虽不尽如人意,但为推动经贸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各国纷纷另寻出路,在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上发力。

双边贸易协定方面,2016年,欧盟和加拿大结束了七年谈判,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CETA);今年,欧盟又和日本在G20汉堡峰会的前夕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欧亚经济联盟与伊朗的自由贸易谈判在持续近八个月后接近尾声;加拿大采用更为积极的态度,探讨中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美国已经重启NAFTA谈判,并在能源、电信领域取得进展,有望在明年墨西哥大选前完成谈判。endprint

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大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虽有所延缓,但是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参与RCEP谈判的16方正努力推动尽早达成协议;继美国退出TPP后,其他11个成员国正在就TPP协定未来的发展进行磋商;中国则继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各国展开广泛合作,成果显著。

欣欣向荣的复苏形势下暗流也在不断涌动。作为逆全球化的代表人物,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核心从“WTO规则”转为“美国优先”,执意退出《巴黎协定》,阻碍了《协定》的进一步谈判。同时他还执意退出TPP,也给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造成了短暂的困扰。同时,对中国启动301调查,增加了中美贸易摩擦和对抗的风险。仅2017年上半年,美國采取了65项贸易保护措施。G20国家也未能履行杭州峰会承诺,上半年共发生了256项贸易保护措施,约占全球总数(309)的83%。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了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也给全球经贸合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宏观经济和贸易状况持续改善的结果下,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强化,全球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调整期。其实,逆全球化的浪潮并没有想象中汹涌,它更像一条鲶鱼,搅动着现有的世界格局和体制,为新一轮的经贸合作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现行规则下的全球化成果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是逆全球化产生的根源,逆全球化的重现,是对全球化过程中伴生问题的质问和挑战,是推动全球经贸合作良性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未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仍需要倚靠双边及区域性的贸易协定,这是在多边受阻情况下推进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方式,也是最终实现多边规则下的全球化的曲线路径。当然,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仍不可小觑,国家间应联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朝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努力。在“新全球化”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全球经贸合作也将在曲折中继续前行。

中国参与合作需稳中求进

面对纷繁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应继续展现大国姿态,承担更多全球责任,用更加积极和包容的态度融入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促进全球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前行。

首先,在全局统筹上,中国应明确国家定位和利益诉求,正确看待中国在全球经贸合作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力争在参与国际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其次,在国内协调上,参与全球经贸合作要与国内改革有效结合起来,用国际高标准、高规格倒逼国内改革和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从而优化贸易出口结构,逐步完善与贸易配套的各种法律法规,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推动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最后,在国际合作上,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利用各种双边及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国际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合作的程度。更要与国家战略相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范围,与各国采取高效和协调一致的行动。遵循开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视的WTO基本原则,稳中求进,早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endprint

(c)2008-2015 新财经All Rights Reserved